采铜接受扬眼记者采访。蔡震/摄
扬子晚报讯 (记者 蔡震)7月8日下午,著名心里博士,学习、思维方法研究专家采铜携畅销力作《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在南京凤凰云书坊24小时书店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读者见面会,现场“拆解”书中精华,剖释“精进”秘诀,并为现场读者总结了书中知识点,分享了宝贵的生活、工作经验。采铜还与读者进行意义深刻的讨论互动,耐心解答读者提出的问题,采铜试图通过本次活动帮助读者开启全新的思维方式,找到实现自我的成功之路。
用敏锐的智慧,打通理论与现实的壁垒
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中,采铜选取了影响人生的七个关键切面: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一一为读者设计了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的精进路径。
作为浙江大学认知心理学的博士,多年的学术研究让采铜具备了非常专业的理论素养,同时他还曾参与阿里巴巴、网易和华为三家大公司的用户体验工作,这些历练让采铜善于用敏锐的智慧,打通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壁垒,划开不同知识之间的隔膜,针对年轻人所共同面对的普遍性问题,给出让人豁然开朗的答案。
著名作家马伯庸评价这本书的价值不止在于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知乎大神战隼更是认为这是2016年第一本值得推荐的自我提升类好书,解答了大多数人经常遇到的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应该推荐给每一个想成功的年轻人去阅读。
你觉得看书没用?是因为你看的书太少
活动期间,采铜就本书内容对“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进行了演说和讨论。一开场,采铜就提出了一个十分犀利的问题,令在场很多读者无言以对——“你这一年学习了多少知识?”采铜表示,很多人在看到这个问题时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所储备的所有知识,还是高中的时候学到的。还有读者提出,觉得自己看的书与实际生活联系太少,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
采铜以物理学为例,为读者讲解了“知识半衰期”的理念。他说,科学技能的迅猛发展,使人们过去在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逐步陈旧,任何知识都有可能在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会发现以前学到的内容是过时的。我们看一本书觉得它对我们并没有用处,不是因为这本书真的没用,很有可能是因为你看的书太少,知识储备量不够,没有办法把脑海中现有的知识串联起来。
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
在这次分享中,采铜多次向读者强调,不能仅凭意志力去学习。他讲道:“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努力好像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只要依靠意志力,多投入一些时间、多看一些资料,不断 ‘使力’、‘使力’就可以了。但实际上,盲目的努力,只是一种缓慢的叠加。”
采铜认为,仅凭意志力学习,会使大脑感到十分疲惫,学习效率以及接收到的知识都会大打折扣。依赖于意志力的学习极少有人能够实现,效果也比较不好。精进是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但支持你不断坚持下去的动力,一定不是不断吃苦,而是挖学新知识的乐趣,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找一种享乐的方式去学习,而不应该让自己学习的很痛苦。他提出,只有持续精进的努力,才是有效的努力。而这样一种努力的方式,也是需要去学习的。需要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
采铜解答读者提问。蔡震/摄
好的学习方法,是“设计”出来的
为帮助现场读者提高学习效率,采铜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十分详细的讲解,他表示:好的学习方法不是千篇一律的套路,不是谁找到的,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设计出来的。
他认为,好的学习方法,一定要有输出,也就是测试。有输出的学习,要比单纯的看书效果好很多。因为有输出,就代表有反馈,反馈就会提供对比。输出的越多,你对这个知识的印象越深刻,就越容易学以致用。而通过对比不断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才可以使自己有所提升。
“很厉害”≠“成功”
有读者提问,什么样的人才算是很厉害的人?对此,采铜解释,“我眼中很厉害的人必须具备四个要素:首先, 他很独特,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质,他不盲从,在潮流面前能保持独立的思考;第二,他精研至少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的造诣远超绝大多数人;第三,他有很强的“自知力”,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能成就什么;第四,他总是在行动。”
他认为,“厉害”和“成功”不是一个位面的事情。有些人很厉害,但是他失败了。成功是不可控的,它有运气的成分、机遇的成分。而“厉害”是可以“习得”的,是可以“培养”的。
《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采铜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视频拍摄:蔡震 编辑:黄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