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孩子找到创新的“兴趣部落”

  在学校里学做木工活是不是很OUT?课堂上学拆装自行车有没有必要?高中阶段学技术会不会浪费时间?这些问题,常常引起学生、老师和家长的争论。近日,一场“面向真实世界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实施”全国研讨会在无锡举行,多位专家和名师热切呼吁:应推动技术课程在校园生根开花,为孩子的创新人生打下精彩底色。

  “雕虫小技” 激发孩子浓厚兴趣

  利用电子控制技术为沉迷军事的学生创制一架“小型高能”电磁炮,用3D打印技术给老师设计一款教具……这些有趣、有用又带着浓浓生活气息的小发明,都来自无锡市天一中学的通用技术课堂。比孩子们手下这些奇思妙想的作品更令人惊叹的,是孩子们脸上丰富的表情:发现问题时的跃跃欲试,动手操作中的沉醉专注以及大功告成后的欢呼雀跃。

  通用技术,属于技术通识教育,是我国高中新课程结构中八大骨干领域之一。自从2003年教育部颁布我国第一个《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以来,通用技术课程就在我省蓬勃开展,并涌现出天一中学、南京市第二十七中、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南京师范大学研究中心等一批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示范学校和研究机构。

  在我们学校,通用技术课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要是哪个老师想占用,学生们可不答应。”刘海林老师是江苏省通用技术课程基地的负责人,也是南京市第二十七中的通用技术专职教师。他介绍,通用技术课在该校高一年级开设,每周两课时。课堂上,孩子们亲自动手,给老师制作激光笔筒,给爸爸设计手机支架,给同伴制作个性徽章,甚至还集思广益,重新设计了校园的排水系统。

  对孩子们来说,通用技术课是在枯燥的学习中放松身心的旅行,也是与未来世界“链接”的通道。荣获首届“中国青少年科学总动员”大赛“最佳选手奖”的天一中学项国同学说:“学习通用技术,培养了我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让我更加坚定报考工程类专业。”

  “君子动口不动手”

  折射教育之痛

  孩子们对技术和动手的喜爱跃然脸上,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氛围中,通用技术常常被大人们看作“雕虫小技”,被“冷处理”、随意取代甚至束之高阁。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君子动口不动手’,再加上高考升学的压力,导致通用技术课程在一些学校不能正常开展,丧失了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机会。”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介绍,一些学校和家长对技术学习的理念有偏差,导致现实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技术“异化课”:比如,由物理老师担纲的通用技术课,整节课都在讲理论,听得孩子们昏昏欲睡;配置了各种先进仪器的实验室里,学生们却在做纸工……

  专业师资的匮乏,是影响通用技术课程充分开展的另一个阻碍。据了解,我省直到2007年,才由南京师范大学开出第一个专门培养通技教师的师范专业。现实中,一方面,大量学校不得不用物理、化学甚至音乐、美术老师兼职代课;另一方面,由于职称等通道尚未打通,专业通技教师流失严重。5年前,南京有30多位专职通技教师,如今只剩下10人。全省教育系统,目前仅有一位通用技术正高级教师。

  受技术熏陶的学生

  创新意识更强

  众所周知,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偏弱,技术素养不足。这与当今技术喷薄、创新潮涌的新时代形成鲜明的反差。中国工程院龙乐豪院士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中学技术课程应当担负起提升学生技术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热爱技术的品质等多重教育目标。”

  “中国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通用技术这样的非高考科目,改革的空间无限大。”不久前荣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天一中学校长沈茂德认为,推动通用技术课程发展,首先要突破“应试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创新探索。他介绍,天一中学建立了包括电子控制、机器人、三维设计制造、智能家居设计等在内的丰富的技术课程体系,还组建了天一科学院、电子社、智能社、工程社、物联网社等社团组织,让每个热爱技术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部落”。

  同济大学工程培训中心博士生导师奚鹰教授表示,一个在高中阶段经受过技术熏陶的学生,会比一般人具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和更明确的专业兴趣,在未来的学习实践中能走得更远。

  “发展通用技术教育,就是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技术可以和阅读、写作一样,成为人生最温暖的底色。”刘海林说。辛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