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曝光!手机套餐暗藏“吸费黑洞”:话费跑得快,竟是他们在作怪!
来源:央视财经 2018-07-07 07:54:22

 相信很多手机用户并不经常仔细查询或翻阅自己的话费详单,如果话费额没有明显波动,更不会查看详细账单。

不久前,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栏目接到观众的举报,反映他们的手机话费有问题,在不察觉、不经意之间,如同影子一样被偷偷扣费。这些“影子服务”究竟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产生的?315在行动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

运营商合作伙伴“病毒式”推广,直接扣费没商量

陕西西安的中国电信的用户史先生,在2017年为家里的一个固定电话和四部手机订购了一个169元的家庭亲情套餐,包含4部手机的费用。但用了几个月之后,史先生发觉,每个月的话费越来越多,最后涨到220多元了。

为了弄明白,史先生查询了话费详单,这时才发现,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家每个月的169元家庭套餐多出了好几个额外的增值服务.

史先生咨询了电信工作人员,可令他气愤的是,中国电信方却只给了他“这个时间长了,已经没有什么记录了”的答复。

史先生对中国电信的收费现象表示:“相当于,完全你花钱就不需要你作主,直接替你花掉了,简直就是抢劫一样。“

图片

史先生八十多岁的岳母用的是一部老人机,根本没有上网功能,但2017年5月,这部老人机竟然购买了一款名叫《冲击火线》的游戏装备。

 史先生:我岳母不识字,她根本不会玩游戏,短信也不会发,只是接电话、打电话,她怎么可能去订购这个游戏装备呢?

那么,这款游戏装备是通过什么途径订购在这台老人机上的呢?

史先生要求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向自己进行解释。工作人员称,他们联系了《冲击火线》服务的提供——北京盘库在线公司,盘库公司的客服人员说,可能是中病毒了,或者是无意中误操作触碰了哪一个功能,发了一个短信到公司来订购这个游戏装备.

可是无论怎样解释,老人机上并没有发送短信的记录,而中国电信方面则坚持说,因为手机发送了订购短信,所以才进行了扣费。

史先生通过中国电信网上营业厅查询发现,在2017年4月2号,确实向北京盘库在线的号码发送了一个短信。

图片

史先生:这个时候就感觉更加奇怪,手机短信到底是怎么发的?反复交涉之后,有一个姓王的经理就承认了,他们实际上跟其它的公司,有一种合作,就是把他们的计费代码让其它公司进行推广,用他的原话来讲叫病毒式推广。

北京盘库在线是中国电信增值业务的合作伙伴,中国电信将收费代码提供给北京盘库进行收费游戏服务。

图片

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北京盘库在线就选用了“病毒式”的推广方法,利用非法软件,可以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发送短信订购“冲击火线”的游戏装备。

图片

而且,这些短信在手机里都没有任何记录,只有通过运营商的网络才能查到这些短信记录。

史先生:从你的钱包直接把钱拿走,就不用告诉我。

记者登录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北京盘库在线科技有限公司的信息,发现这家公司在西安、哈尔滨、上海、成都、武汉等多个城市都设有分公司,但短短几年时间相继注销。其中哈尔滨分公司更是被吊销执照,并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

位于北京的总公司,因所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而被列入了经营异常名录。 

但就是这样一家频繁注册又注销,并接连被纳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却与中国电信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电信将增值业务收费代码开放给这家公司。在很多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进行游戏订购和扣费,很多类似史先生的用户在不知不觉中话费就被扣掉了。

免费过后是直接扣费 影子服务成吸费陷阱

河南禹州的文女士也和史先生有一样的经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被扣费。

文女士有一张中国移动手机卡,平时基本不使用,因此,在2017年2月,她在移动公司的营业厅,将该号码的业务更换为每月38元的包月套餐。然而前不久查了一次话费,文女士发现有些不对劲。

文女士:我一不打电话,二不发短信,第三不用上面的流量,每个月的费用要交进去大概70块左右。10086客服告诉我说,每个月有一个30元的套餐流量包。       

文女士很纳闷,每月30元流量包是怎么来的呢?

文女士:运营商的客服人员开始给我打电话,说当初你这个是我给你开的,我是经过你同意的,你有签字,非要说这个情况是我知道的。

难道是自己记错了?为了弄个明白,文女士特意去了当地移动公司的营业厅,要求查看办理套餐时所签订的协议。可是协议上却根本没有提及,任何有关这30元流量包的内容。

那么,移动公司究竟是怎么给文女士开通的每月30元流量包项目呢?记者陪同文女士,来到了河南省禹州市迎宾路附近的移动公司营业厅。

移动公司的解释是:每月30元的流量包,刚开始两个月是免费使用,到第三个月,只要用户不主动回复短信取消,就等于默认接受了这项业务,并开始收费。

图片

文女士整个被蒙在鼓里,与文女士的遭遇相比,深圳夏先生的遭遇更加离奇。

2018年3月,夏先生的手机突然停机了,夏先生就此致电中国电信客服,才发现从2015年的四月份开始,中国电信每个月扣了他两份套餐费用,一份是189元,一份是298元。

夏先生在2015年之前,自己一直用的是中国电信189元的套餐,直到2015年,他在当地营业厅办理了套餐升级业务,升级到298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原来的费用照收不误,而且这一收就是3年,总共多收了6000多元,这让夏先生非常气愤。 

经过一番交涉,虽然中国电信退还了多收的6000多元话费,但是,对于这样的结果夏先生并不满意。

夏先生:在没有经过消费者个人同意的情况之下,从我私人账户去扣取钱,这个完全就是不合理的,我到哪里去讨一个说法?这个是没有安全感的。                              

未经用户同意,开通或更改收费业务;以免费体验的形式为用户开通某项服务,免费期满后,未经用户同意就开始收取使用费。这种情形被称为“影子服务”。在这些情况中,用户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办理了增值服务。

近年来,消费者被运营商影子服务的投诉案例越来越多,仅2017年,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就收到了593起类似投诉。

《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业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中要求,“用户申请订制包月类、订阅类移动信息服务业务时,基础电信企业应当事先请求用户确认,未经用户确认反馈的,视为订制不成立,且不得向用户收费”。

《关于规范部分电信业务收费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采取免费试用的方式进行业务推广的,应明确告知用户使用和取消该试用业务的方法。免费试用期满用户未就使用该业务提出申请或者予以明确确认的,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向用户收取该项业务的使用费”。

《关于规范电信服务协议有关事项的通知》则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在为用户开通包月付费或需要用户支付功能费的服务项目时,应征得用户的同意”。

但时至今日,“影子服务”依旧没能根治。

除了“影子服务”,在现实生活中没完没了的“垃圾短信”,相信也让很多手机用户不胜其烦。为什么垃圾短信删了这条又来下一条,就是不能根除呢?在监管日益严格的今天,垃圾短信到底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背后又有怎样的利益格局呢?

王先生的手机每天都会收到很多“106”开头的短信,有的是会员服务、行业消息、公司通知、验证码服务,与此同时,还有很多商业类、广告类等短信息掺杂其中。基本上每天都有,删了还会再发,加上106后面数字不固定,也没有办法屏蔽。

图片

不胜其烦的王先生选择了向运营商进行投诉。可是中国联通客服人员的解释让王先生大吃一惊。如果要按照客服的提示自助屏蔽行业短信,那一些重要的银行短信也就收不到了。

更让王先生意想不到的是,这些106开头的号码,都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批的,并不是不良商家私自发送给自己的。

图片

手机上以106开头的短信,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提供的网关短信平台,被称为运营商的“企信通”业务。10655联通、10657移动、10659电信,而1069这个号段则是三网合一的短信通道号。

图片

那么,这些106开头的垃圾短信,究竟是如何发送到用户手机上的呢?

记者在网上搜索“企信通”“106短信平台”,网页上出现了很多家可以发送106短信公司的信息。

图片

记者随机和几家公司的网上客服人员进行了咨询。谈及营销类短信的发送,他们都表示发送没问题,只是在区域和内容上会有所限制,当记者提出要面谈时,大部分公司则显得比较谨慎,建议用微信或QQ进行详谈,并称一般的合作在网上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当面谈。

图片

记者逐一咨询,一家公司的客服人员显得非常热情。记者表示要发送营销推广短信,对方几乎没有详细询问是哪种类型或产品,就表示,他们将会提供一个平台,内容由客户自己发送,并且主动提出可以进行测试,感受一下短信的接收速度和到达率。

图片

当记者提出想当面详细了解下情况时,对方表示网页上的地址并不是实际的地址,然后给记者发送了公司的实际办公地址。

按照对方提供的地址,记者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一栋写字楼的114短信网。当记者表示想发送短信,推销一些代工的衣服、鞋、箱包时,对方开始给记者出起了主意,说可以在后面加个微信号,电信、联通、移动三网一起发。

图片

为了让记者信服,这位工作人员还拿来了公司的营业执照,和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以及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图片

随着洽谈的深入,这位工作人员坦言,现在三大运营商为了降低投诉率,会在一定时间段,对某种类型的营销短信进行屏蔽。当记者担心所要推广的内容会被屏蔽时,这位工作人员给出了这样的说法。

114短信网工作人员:它是一段一段的,运营商会通知我们,比如说贷款的,现在移动和电信就发不了,只能联通发,那么咱就停了,比如说过个十天半个月这个审核通过了,或者是这个通道又开始了,就通知我们可以发了,然后我们再通知客户 。

在谈到价格时,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不同种类的短信,价格不同,发送验证码的短信价格在3分钱左右,一条营销类的短信价格在4分到5分钱之间,金融贷款类的价格则要更高一些。而在利润分成方面,运营商拿走大头,他们这些合作公司,只是赚一个零头,发一万条也才赚几十元钱。

图片

看记者还是难下决心,这位工作人员建议为记者开通一个账号,记者随时可以实际测试一下他们的服务质量。

随后,记者给对方随意编写了一个公司名、负责人姓名以及手机号,没想到对方竟然就为记者开通了一个测试账户。

图片

当记者把所要测试发送的内容发送过去之后,对方又热心地告诉记者,哪些词汇是敏感词汇,如何规避一些将会被屏蔽的词汇。

但当记者提供二十个测试号码后,对方表示,他们是通过中国移动的通道发送信息,这一天,北京通道有点小问题,其它地区则是畅通无阻。

图片

随后记者在测试号码中发现,河北等地的多位中国移动的用户,收到了114短信平台发送的这条推广短信。

图片

第二天,114短信网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记者,表示在北京地区,中国移动的号码也可以进行发送了。但是短信的签名和内容需要稍作修改,以规避屏蔽。记者随机提供了两个测试号码,很快测试号码就收到了来自114短信网的营销短信。

114短信网并没有核实记者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就通过所掌握的短信通道,向手机用户发送了,带有微信号和“名包、表、鞋、服饰”,“好货”等字样的短信息。

记者用对方提供的注册账户和密码,登录114短信网的操作平台,发现这个操作平台,在编辑短信时,有检查屏蔽词的功能。

图片

并且网页的右下方,几行红色的字特别显眼,这是通道提示和短信模板,哪个地区哪个时间段会被屏蔽,用什么样的模板更容易规避审核,都提示得一清二楚。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邱宝昌认为,如果是增值服务商背着运营商去违法的,民事责任也应该是运营商的,行政处罚也应该是它的。从主观故意上,如果恶意串通的话,这种情节更严重,更应该加大处罚力度。

2015年,工信部公布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要求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未经用户同意或请求,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短信息。第十九条还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短信息内容提供者用于发送业务管理和服务类短信息的端口,不得用于发送商业性短信息。

《广告法》中也明确规定,“发布广告的媒体,必须审查广告发布者的资质和内容合法性”,然而在调查中,这些法律法规都被熟视无睹,虚假广告信息没有经过任何审核,就发送给了手机用户。

图片

北京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会常务副会长邱宝昌说:“我是移动的用户,我是联通的用户,我是电信的用户,短信息我就认是运营商给我提供的服务。至于你的合作伙伴是谁,我可能不知道。所以从根本上讲,电信的主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你要承担责任。至于说你找谁,合作伙伴是谁,消费者不清楚,消费者无需清楚。但是你必须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通信自由。”

【半小时观察】

从昨天到今天,《经济半小时》栏目根据群众的举报,对电信行业目前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监督报道,节目播出这两天,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公司也就曝光的内容,在市场上展开了专项的整改清查行动,他们重视消费者对公司业务提出的监督与批评,针对报道中 “30元流量包免费两个月后开始收费”的问题,中国移动已严肃责成所属公司进行核查处理,退还客户相关费用,在查清问题基础上,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并举一反三,同时在全集团开展自查自纠,坚决查处类似侵犯客户权益的行为。 

中国电信明确表示,针对群众举报的公司业务中存在的“不规范扣费"行为,他们已对下属各单位、各增值业务合作商开展了全面清查,全力消除用户不知情被绑定业务的行为,并落实做好手机恶意软件防范工作;针对短信服务出现的问题,他们将进一步严格落实相关管控措施,做好业务合作商的监督管理,全面提升业务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我们知道,把消费者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是企业必须要算的一笔大账,消费者满不满意,是企业能否长足发展的重要前提,衣食父母的口碑,才是企业真正的未来。

如果你了解行业黑幕,如果你知道事实真相,如果你的消费权益正在受到侵害,央视财经“3·15在行动”征集新闻线索:315@cctv.com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刘丽

 

| 微矩阵

28365365游戏(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版权声明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