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致敬!他们用趟血的岁月与苦难铭刻1937
来源:央视网 2018-07-07 16:34:19

  央视网消息:7月7日,

  有多不平凡?!

  卢沟晓月桥犹在,烽火狼烟日未远。

  卢沟桥的狮子并不是1937年“七七事变”的唯一见证者!

  即便遭到日本右翼分子的扭曲和篡改,

  即便有人被蛊惑,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历史,不会忘记。

  还有他们和它们,用趟血的岁月与苦难留住真相,用如山的铁证捍卫人类记忆,为我们还原那段历史中的血与泪!

图片

图片

方大曾战地摄影

  “失联”80年的战地记者——方大曾

  “我为什么要离战场那么近?因为我们可爱可敬的将士,他们奋勇杀敌和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可歌可泣。”——方大曾

  是他,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后第三天,穿越炮火奔赴前线,发出中国新闻界第一声全民族抗战的呐喊。

  是他,拿着纸、笔、照相机的特殊“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在战争最激烈的前沿进行采访,向外传递消息。

  是他,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的真相,用长篇报道《卢沟桥抗战记》,用照片“保卫卢沟桥之我二十九军战士英姿”及“日寇炮轰卢沟桥”等形式,全景还原,留存至今。

  1937年,他与这个世界失联,那时候他25岁。

  一个背包、一架照相机,一位失踪在抗日前线的年轻战地摄影记者,从他留下的底片和文字中,我们搜寻远去的瞬间,寻找半个多世纪前的一种精神。

  《卢沟桥抗战记》中,他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道:"二十九军在这次抗敌战斗中,其悲壮惨烈,实非笔墨所能形容。记得在日军二次进攻的夜里,我军有一排人守铁桥,结果全部牺牲,亦未曾退却一步。”《保定以南》中有言:"这是一个全民的抗战,是一个生死关头的民族解放斗争,每一个国民都应该并且必须组织在抗战行动之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握着最后的胜利。"方大曾本人,又何尝不是从未退却一步,以自己的忠勇筑成了文化抗战的新长城?

  没有职业精神探寻不到真相,没有家国情怀成不了大记者。

  当国家遭遇危难,当个人命运颠沛流离,这个当年勇气可嘉的年轻人毅然决然,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去,用影像纪录,为民族见证。

  2006年3月16日,方大曾的家人将其生前留下的837张底片全部捐赠给国家博物馆。

  向你致敬!“七七事变”报道第一人,方大曾。

图片

  中国最年长抗战老兵——付心德

  “那些英勇牺牲的远征军啊,现在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英勇事迹呢。和他们比起来,我不值一提。”——付心德

  他被称为中国“抗战的活化石”,作为随军军医见证了中国抗日的硝烟烽火。

  他是迄今国内已知最年长的抗战老兵——享年113岁。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付心德先后参加淞沪抗战、南京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

  在抗战期间,他最多的工作就是在野战医院里抢救受伤的士兵,这让他看到了无数生死时刻。

  他也是南京保卫战少数见证者之一,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让以救人为职责的付心德对日军痛恨不已,这也让付心德坚定了一个信念,“不把日军打走,自己绝不会离开部队,更不会离开战场!"

  他一生都忘不了一场战役,忘不了一个人。

  这场战役就是战争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牺牲最大,歼灭日军最多的龙陵之战。

  这个人叫高介君,是87师的一名上尉,英勇善战,率领战士与敌人打肉搏战,最后壮烈殉国,牺牲时才30岁。

  在付心德的记忆里,当他率领救护队在阵地收复后打扫时,发现两军士兵竟然相拥撕咬而死的就达80多对。而已经阵亡的高介军,牺牲时嘴里还咬着一个日本兵的耳朵。

  “作为一名军人,在抗战中,我无愧于使命。”2013年9月21日,这位中国传奇的“抗战活化石”走了。

  老兵不死,只是渐渐凋零!

  向你致敬!中国“抗战的活化石”,付心德。

图片

  “历史讲解员”——郑福来

  “日军杀死一个中国人,就像捻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这些历史的悲剧,不能在中国重演。”——郑福来

  “那天,王永禄的儿子在家门口站着,街当间儿正好落下一个炮弹。炮弹皮子从他肚脐眼打进去,人送到铁路医院也没抢救过来。如果说他要活着,现在91了。”这样的故事,他已经讲了67年。

  “七七事变”的一幕幕细节,都印在他的脑海里。

  那年,他6岁,睡梦中被密集的枪炮声惊醒。第二天,他背起黄色的书包要去私塾,被父亲拦住了:“29军跟日本人打起来了,上不了学了!”

  从此,横跨在永定河上、全长266.5米的卢沟桥,成为他少年时期的“亡国屈辱地”,以及相伴至今的“精神家园”。

  1949年,18岁的郑福来参加了开国大典。1951年,20岁的郑福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接待了美国记者,以见证人身份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当地民众的抗战史。

  自此,他自愿在卢沟桥地区做义务讲解员,把卢沟桥的历史和文化,把卢沟桥的抗战历史讲给来来往往的中外游客。他接待过70多个国家的外宾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

  郑福来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我活一天,就要讲一天。如果能活到100岁,我就讲到100岁。”

  他自知年事已高,收了好多“徒弟”,80后张妍也是土生土长的卢沟桥人。郑福来悉心教导她,要把家乡人的心里话、家乡人的家乡事讲给更多的人,讲好中国军民的抗战故事,把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向你致敬!卢沟桥的“活历史”,郑福来。

  铭记历史,不忘初心。

  历史,蕴育出民族源远流长的精魂;历史,谱写出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家国历史,是中华民族全体背负的骄傲与沉重;民族历史,是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传承与文化基因。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年轻一代应该接过前辈肩上的使命,守护好历史的沃土,种植今日之粮,生发明日之花!(文/刘禛)

| 相关
| 微矩阵

28365365游戏(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 版权声明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